12月1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南钢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由南钢股份、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的《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项目,由南钢股份、东北大学、燕山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高强高韧钢铁材料复合氧化物冶金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项目,均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王国栋,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董洪标,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韩国瑞,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孙彥广,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殿华,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丕俊,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薛烽,江苏省焊接学会理事长邹家生等9位专家组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科技环保部副主任李煜;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总裁祝瑞荣,副总裁、总工程师楚觉非,党委副书记王芳,副总裁谯明亮等出席会议。 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陈雨来,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荃,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邵健;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事业部炼铁部副部长赵宽;东北大学教授王丙兴、副教授王斌,东南大学副教授单冯等参加。 长期以来,南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聚焦核电风电、海工船舶、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以特钢新材料为龙头的产品体系,160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由南钢牵头,参加单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行业龙头;以及赛迪信息、金恒科技、鑫智链等科技公司。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41项,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1项,PCT 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5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7项,发表科技论文18篇。我们与项目协同联合体单位——外高桥造船,共同探讨了智能制造产业链协同的新模式。通过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建造,成功摘取了造船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 此次评价的两个项目是南钢近几年在智改数转和产品创新领域取得的典型成果。其中:《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项目,针对钢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数据使用难、管控难、决策难和共赢难等问题,我们从企业生产、运营和供应链层面进行研究,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帮助企业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生产流程,提高敏捷度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各环节的协同与整合。最终目标是形成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的核心关键技术,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助力行业转型升级。《高强高韧钢铁材料复合氧化物冶金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建立了高强高韧钢铁材料氧化物冶金工艺体系,形成了复合氧化夹杂物成分一体化工业控制技术,应用于超大热输入船舶海工钢EH40、高效焊接桥梁钢Q420qE、高强韧管线钢X80、抗酸管线钢X70MS,高强免预热工程机械用钢Q690D等系列产品。 干勇院士表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在产品自主供应能力、技术装备水平、钢材进出口优势、人员素质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共同主题,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南钢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走在了行业前列,为钢铁行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数字化、智能化。钢铁工业为大型复杂的流程工业,虽然具有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也有自动化系统和研发设施等先天优势,但钢铁生产全流程各个工序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等特点,且全流程各个工序均存在黑箱,过程变量类型混杂、维数高、规模大,简化机理模型难以描述生产工艺变化的复杂过程,同时各工序单元均为孤岛式控制,尚未实现单元的无缝、精准衔接。未来,希望南钢充分发挥领航企业的示范作用,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在数据驱动、智能装备等方面加大创新研发;着力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全要素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体系水平,助推钢铁行业智能化发展。 王国栋指出,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数据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作为当今时代的核心资源,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的新变量。我国钢铁行业装备技术和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工业时代的前列,但在产品质量、效率、成本、稳定性等方面一直存在问题,目前许多“卡脖子”技术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底座,以此为基础推进“智改数转”、“数字换脑”和“模型换代”,加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从而赋能绿色化、高质化和强链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江苏提出了智改数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未来,南钢要发挥钢铁行业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钢铁工业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相融合,大力建设钢铁企业创新基础设施,建成钢铁全流程、一体化AI生成式大模型工程样板,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高质化、强链化,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董洪标院士表示,一直以来,南钢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升级,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在行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运营端方面,从互联网到市场预测,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制造端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 钢铁行业多工序、长流程。对于数据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面对现场现象,找到最有效的模型来弥补数据中存在的缺失。数据是开放的数据,如何运用过程数据来弥补静态数据不足,南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企业现场运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如何拓展数据空间,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数据预测。数字化钢铁工厂模型是数字化制造的关键载体,通过深化模型的融合应用,及时更新和优化模型,提高其适用性和准确性,能够更好的助力钢铁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进而推动工业发展。南钢在数字模型、物理模型融合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后面如果再深入,相信这会对钢铁行业和钢铁研究领域起到突破性的作用。 姜维表示,12月15日,新“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南钢的创新发展迈向新的征程。长期以来,南钢运行稳健、发展韧性良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佼佼者。未来,希望南钢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发挥好创新协同作用,锚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这一关键点,为行业技术进步作出贡献。感谢各位院士、专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钢协主持的科技成果评价,希望各位专家对该项技术成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这也是对中国钢铁工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支持和关注。 钢铁协会组织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自2004年开始,主要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行业重大的研究成果,以及三峡集团、国家管网等用户需要行业认可的关键品种进行评价,对行业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今后要继续做好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完善相关办法,特别是加大对相关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更好地服务企业和行业。请各位专家、领导今后能继续支持协会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项目评价委员会专家认真审阅了项目相关资料,并围绕项目技术方案、项目创新点以及实施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专家一致认为,两个项目成果创新性强,研究成果丰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强相关标准建设工作,更好地进行推广应用。 祝瑞荣表示,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多年来对南钢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他指出,南钢是行业内最早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实践的企业之一,一直保持压强投入,“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南钢与北科大、东北大学等头部钢铁院校,以及金恒科技、中冶赛迪等数字科技企业组成联合体,聚焦行业共性痛点难点问题,探索通用性强的解决方案,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进行数字技术赋能,带动全产业链企业联合创新、协同转型升级。氧化物冶金工艺作为关键共性技术,已推广应用到具有特殊性能需求的钢种中。数字化转型以及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体现了南钢的韧性。希望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能够倾囊相授,多提宝贵意见,共同研究、探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及产品技术创新,共同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南钢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和QC小组活动,积极倡导全员参与。近三年,南钢坚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共注册课题586个,参加活动人数近5000人。事业部、职能部门、子公司纷纷参与其中,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南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能够倾囊相授,多提宝贵意见,共同研究、探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及产品技术创新,共同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楚觉非表示,各位评委对于南钢两个项目提出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为南钢未来研发创新、工艺变革指明了方向,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未来,南钢将坚持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性增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期盼能有更多的机会,能与各位领导、专家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携手构建钢铁产业的美好生态,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南钢党委副书记王芳对《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项目做了汇报。依托本项目成果,南钢在数据空间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全场景智能感知和一体化集群管控、黑色市场预测与风险预控、以及JIT+C2M等方面建立了技术优势,促进高效开发了的低应力薄板在国产首艘大型邮轮上应用,以及系列低温镍系钢在大型低温储罐中规模化应用等,实现南钢高端产品重大突破。 南钢板材事业部对《高强高韧钢铁材料复合氧化物冶金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项目做了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