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8时30分,港料总厂自备码头上两台桥机正加紧卸料作业,该总厂港口作业区作业长马钢和同事们在现场异常忙碌,“新桥机投运之后生产更顺畅,我们也要跟上节奏多卸料”。 生产效率高,职工干劲足,8月份,马钢自备码头累计进料104万吨,月度进料创历史新高,自卸比达70%。 成绩来之不易,过程弥足珍贵。“之所以创造了新纪录,就是因为我们不折不扣强化了‘三新管理’——管理创新、操作创新和技术创新。”该总厂港口分厂副厂长昂正新介绍。 管理创新激活力。为激发员工积极性,该总厂坚持“班班有统计,及时进行激励;月月有汇总,直接挂钩收入”,对桥机工进行绩效与产量100%挂钩的量化考评,鼓励多劳多得。桥机工一切围绕产量,原料卸载“抢着干”,推动工作效率和卸载产量明显提高。设备稳,则生产顺。在绩效“赛马”的同时,该总厂还创新推进设备“网格化”管理。总厂及部门建立纵向防线,各分厂强化横向防线,明确防控内容、范围、周期及相关责任等,对发现的问题分类进行闭环消缺处理,大大减少了设备事故、故障发生率,为生产稳定高效提供了坚强保障。 操作创新提效率。该总厂强化激励机制,推动各类先进操作法和“好点子”不断涌现。“加快海轮清仓作业的先进操作法,让清仓效率提升了40%;优化完善更换钢丝绳操作工艺的‘好点子’,把卸船机钢丝绳更换检修作业效率提高了37.5%。”马钢说,为提效率、夺高产,大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出很多诀窍、方法,让装备能力和产线效能得到了充分释放。 技术创新破“瓶颈”。该总厂坚持问题导向,引导管理、技术人员聚焦影响产量的瓶颈问题进行攻关,使得各种疑难杂症迎刃而解,创新成果硕果累累,产线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其中,卸船机半自动化改造项目,将抓斗单个抓取、卸料的循环时间由90秒降低到55秒,作业效率提高近40%。码头工艺设备的改造,将初始设计的带斗门机改为桥式卸船机,让系统产能得到跨越式的突破。 该总厂还在降本上做足了文章。他们以各种“小切口”为突破点,抓主抓重抓量化,精打细算降成本,聚焦胶带、滚筒等成本消耗大头,控制总量、细化举措、推进技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