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实施碳减排成为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成为了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具体是什么模样?钢铁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怎么才能“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 面对希望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沙钢着力构建新时期钢铁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打造低碳冶金的绿色“标杆”企业,做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示范者和领跑者。 能效提升 结构优化“降碳” 23米长的大屏动态显示主要生产画面,20余台计算机承载系统运行参数和操作,十里钢城海量动态数据全部汇集于一个“智慧大脑”……在沙钢生产调度中心,全厂能源 “一键”管理、智慧调配。 抓好能源管理就抓住了降碳的“牛鼻子”。沙钢着眼大局,出实招推动“节能降耗”,让“创新驱动、能效领跑”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实基础。 “要有开放性的思维,不断自我革新,通过两到三年的能效优化诊断工作,使沙钢能效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有限公司总经理施一新指出。 借势谋局。2020年,沙钢成立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和碳中和研究室等专职工作部门,与行业权威机构合作,联合编制沙钢碳达峰、碳减排“时间表”与“路线图”。 瞄准“双碳”目标,沙钢始终坚持“科技领航、创新驱动”,通过加强能效转化和新工艺、装备、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21年,沙钢与三菱重工签下9000万美元的首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高效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意向协议,标志着企业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高效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项目迈出坚实一步。项目2台(套)180MW机组建成后,可替代现有常规发电机组,发电效率提升60%以上,年增发电量约15.02亿kW·h,年可节约标煤16.45万吨,发电标煤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此外,沙钢还大力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外购风电、核电等“绿电”能源,创新工序预热梯级回收利用等突破性技术,充分挖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助力综合能耗不断降低、耗“碳”越来越少。 工艺变革 发力源头“减碳” 工艺创新是钢铁真正“减碳”的必由之路。围绕钢铁生产流程减碳目标,沙钢依托装备优势与雄厚技术实力,探索实施“电炉+超薄带”生产模式,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创新“低碳之路”。 据测算,电炉炼钢吨钢二氧化碳排放比传统长流程炼钢工艺低1.2t左右,发展电炉短流程,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废钢作为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利用它可以省去采矿、选矿、炼焦、炼铁等过程,节省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同时可以大幅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可谓一举多得。 沙钢是全国最大的电炉炼钢生产基地。短流程电炉炼钢模式以废钢作为原料,摆脱了矿石原料的不利约束,不仅让废钢重获“新生”,还可以大大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为钢铁行业工艺降碳提供一定的借鉴。 “低碳电炉炼钢”遇上“世界先进超薄带工业化生产线”,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电炉短流程冶炼模式污染排放比长流程降低70%,而超薄带这一革命性绿色环保工艺,从钢水到热卷板的产线长度仅52米,由于不需要铸坯火焰切割、加热炉及热连轧机组,由液态钢水直接生产出薄板、热卷板,相对于传统的生产线燃耗减少95%,生产热轧薄带钢产品的水耗减少80%,电耗减少90%。综合测算之下,其“减碳”效果不言自明,规模效应大为可期。 循环利用 创新探索“零碳” 张家港市区梁丰路,每逢雨天,雨水能够迅速顺着路面的“毛细血管”渗透到地下排水层,参与大自然的水循环;高温晴热时,基层中的水分可缓慢蒸发到路面表层,直接降低地表温度,调节空气湿度,缓解“热岛效应”;低温冰冻天气时,路面因其较大的孔隙,具备更强的抗冻融能力……这种“海绵城市道路”的 “玄机”便是钢渣。 钢渣不是“渣”,妙用真不少。经筛分后的钢渣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力级的道路工程需要,密度大、力度分配合理的钢渣还能取代铁原料成为电梯配重材料,以优异的性能和经济实惠的价格而受到制造商的广泛好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作为钢铁生产流程末端副产资源,处理好钢渣不仅能够实现自有工艺流程降碳,更能促进社会协同降碳。2021年,沙钢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钢渣磨粉生产线,通过磁选、破碎、棒磨、筛分等深加工处理,实现钢渣100%综合利用。此外,沙钢还拥有全球最大的高炉渣制备矿渣微粉生产线,开发并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的转底炉循环利用含铁锌尘泥示范工程,实现钢铁流程末端“零碳”,为沙钢全面落实“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凭借创新技术与扎实举措,沙钢荣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奖项。 继续抓好源头减碳、全工序降碳、创新探索“零”碳...... 2022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沙钢低碳绿色转型的步伐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愈足。 |